来源:本站
2021-01-07 01:00:01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孩子的自主意识也一天天增强,一些家长不愿意看到或发生的行为。于是,一些写有“不要”、“不要”、“不要”还是这样,何况是天生好奇的孩子?
禁止往往传递一个潜在的信息,就是人性喜欢,但出于不同的原因,禁止是必要的。
我的一个朋友本来想让儿子看少儿英语教育课程。但他明确禁止孩子每天超过设定的时间,儿子每天想尽一切办法获取这种福利,并且以极大的快感保持着兴趣,因为禁令把他所希望的活动变成了福利,孩子基于这种活动获得了更高的心理价值。好像你要养什么东西,对一个好奇的孩子来说是个好办法。
05
禁止对有些孩子而言是选择偏轨行为的线索
成年人发给孩子的禁忌信息往往反映了成年人期望达到的目标。如果孩子在目标上与成年人不一致,他们就在寻找一种行为来准备与成年人对抗或背道而驰,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那么,这个禁止就是一个极好的线索,被孩子用来创造一个相反的行为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这种线索经常被一些在幼儿园或学校里成功有困难的孩子使用。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在他的代表作《儿童的人格教育》中指出,除了人格的统一,人性另一个最重要的心理事实是人对优越感和成功的追求。这种追求自然与人的自卑心理直接相关。不自卑不下游,就没有超越现状的欲望。追求优越感和自卑感其实是同一个心理现象的两个方面。
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往往拒绝上学或上幼儿园。通常是因为他对优越感的追求并没有转化为学校的要求,而是对学校要求的一系列拒绝。他会想办法处理自己的情况,但他通常会通过固执或粗鲁整天谈论这件事,成功地转移对他能力的注意力,如果他不这样做,他就会成功。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如果大人每天盯着自己想扭转的问题行为,孩子会更加确信自己不适合上学。相反,如果他们通过不同的方法对自己的精神和体力感到自信,就有可能帮助他们重建勇气和信心。
临床心理学博士、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师、安定医院副主任医师。擅长咨询:擅长:1)各种心理疾病(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强迫症、社交恐怖症、...
国家认证二级心理咨询师?、早期教育指导师、国际注册催眠治疗师、沙盘治疗师、团体箱庭治疗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正面管教家长讲师、儿童技能教养法国际认证引领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缓解不良情绪,包括抑郁、焦虑、无力感等影响日常生活幸福感的负面情绪。改善人际关系,包括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以及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帮助来访者在与...
国家注册二级心理咨询师,北京大学医学心理学在职硕士毕业,动力取向心理咨询师,国际温尼科特精神分析师候选人(I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