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
2021-01-31 08:50:01
2020年12月1日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中国宣传活动的主题是“携手防治艾滋病,共担卫生责任”。当今社会,艾滋病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有艾滋病恐惧症的人越来越多。今天我们来谈谈“恐惧症”这个心理学话题。
一、什么是“恐艾症”
“恐艾滋病”是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由交感神经控制。在肾上腺素的作用下,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引起焦虑。抑郁和强迫会导致心理上害怕感染艾滋病。但实际上,“艾滋病恐惧症”人群大多没有真正的高危行为,大部分都做过艾滋病检测,甚至有很多人在网上反复购买自测艾滋病试卷。与此同时,他们在网上和现实中“地毯式轰炸”寻找解决方案,却依然对艾滋病防治知之甚少,依然没有办法摆脱症状带来的痛苦,也没有办法改善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心理痛苦。
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受到的伤害越来越大,生活作息不规律,植物神经紊乱和神经衰弱成为一个充满症状的消极的人。同时,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与艾滋病的初期症状相似甚至更多,如发热出汗、皮疹瘙痒、淋巴结肿大、胸闷心悸、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失眠等心理特征。很多“恐艾滋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喜欢处处追求完美,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和负面思维。同时,我也长期处于消极焦虑的状态。另外,我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没有自己的判断。“见风就是雨”,充满负能量,怎么才能不产生各种躯体症状?
三、如何克服“恐艾症”?
首先,我们相信科学测试。
需要咨询专业的心理服务提供者或性心理学家,积极克服疑病心理。另外,窗口期过后,如果抗体检测阴性,完全可以排除感染的可能,不必担心,不必怀疑。
第二,调整情绪和认知。
要改变自己的负面思维和负面情绪,比如可以采用观察兴趣的方法,通过观察呼吸建立情绪的自我平衡能力,进化内心的负面情绪,从根本上改变自己对艾滋病的态度和概念思维,减少焦虑、抑郁、愤怒、抑郁等情绪,这些都是他最好的心理导师。甚至50%或60%的心理障碍都可以通过自我合理化来调整。其实对艾滋病的恐惧并不可怕。只要有良好的态度和有效的方法支持和干预,几乎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临床心理学博士、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师、安定医院副主任医师。擅长咨询:擅长:1)各种心理疾病(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强迫症、社交恐怖症、...
...
中加青少年移情焦点治疗(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与青少年父母工作使治疗更有效(Novick)与人格障碍患者工作(Otto·Kernberg)国际自体心理学两年制自体主体间系统培训项目(国际自体心理学协会)中英三年六期儿童青少年精神分析培训项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美高级精神分析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青少组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咨询与治...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儿童青少年学习能力提升、注意力提升、潜能开放、考前减压、克服恐惧心理(恐高、恐坐飞机等)、婚恋情感、人际关系、压力、情绪疏导,改善睡眠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