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
2020-07-11 02:17:47
【考前焦虑症】
随着高考临近,不少高三学生相继出现一些奇怪“症状”,一些学校 的心理咨询老师将这些“怪病”解释为“考前焦虑症”。
心理咨询老师分析说,王华现[在]遇到 的问题主要是 因为接连几次考试失利造成 的. “害怕再失败,心理过度紧张就会出现考试时怯场,这是 一种较严重 的考试焦虑状态. ”
专家教你如何应对“考前焦虑症”
随着高考的步步临近,我们在采访中发现,不少高三考生都患上了“考前焦虑症”。虽然症状各有不同,但都是考生在面对压力时的反应,华师一附中高级心理咨询师、现任武汉大学心理师培训中心特聘专家尹邓安为考生和家长传授应对良策。
心理专家: 归根到底是自信心不足
心理专家分析,小刚的这些举动,归根到底是自信心不足在作祟。失去自信的孩子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
第一步,要用心理训练方法,以高考目标来激励小刚,让他不断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这样试一试)
目标要具体、明确。譬如你说“我想考好”。但是,考好的定义是什么?不确定。不如说“我一定要考120分”,更具体一些。一定要把目标落实到具体对象上去。
语句简练。如果语句太多太长,会减弱它的效力。语句越清晰有力,越容易引起专注。当然有了高考目标意识,还要见诸于实际行动,要立即行动,如做作业、看书、听课。
接着,小刚要坚持进行心理训练,特别是在他遇到这样的困难,信心不足同时心情不佳时,目标意识具有导向作用,进行自我肯定训练会增强你的学习动力。
(这样试一试)
使用“我要”、“我一定”、“我是”等第一人称的肯定性正面语言。当心里有了一个目标,用正面语言将这个目标写下或重复说出来之后,目标就会进入潜意识。这样,大脑对目标的记忆就会储存深刻,难以忘记。
每天,用有力、清晰、充满自信的语言,大声说出肯定和鼓励自己的话,效果会更大。如果由于环境不允许不能大声说出,就小声或默默地说出肯定自己的话,也会有效果。
最后,小刚要学会如何让自己充满自信,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常抽出一点时间坐下来,想想自己的优点,然后以赞赏的心态进行审视。人生来就需要得到鼓励和赞扬。因此,当自己取得了成绩(哪怕是一点点),也应赞扬自己一番,为自己鼓掌。
(这样试一试)
欣赏振奋人心的音乐。人们都会有这样的情绪体验:当听到雄壮激昂的乐曲时,往往因受到激励而热情奔放,斗志昂扬;当听到低沉悲壮的哀乐时,往往有悲痛、怀念之情涌上心头。因此,经常听一听欢快的音乐,对调整情绪,是大有好处的。
对话小刚:
数学考试我去了厕所5次
长江商报:自己知道是什么原因考场失利吗?
小刚:二月调考虽然考得不错,但是也只能说勉强进入前十。我发现自己现在一听到“高考”两个字就非常紧张,会频繁地跑洗手间。开始还能控制一下,但是现在已经越发不能控制。四月调考期间,数学考试我就上了5次洗手间。而且进去以后就感觉人比较放松,也不想再走出来了。
长江商报:你觉得自己在什么状态下最放松,最舒服?
小刚:说实话,我对自己现在的状态根本把握不了,也找不到一个所谓的舒服状态,但我发现考试的时候只要我一离开考场,进入洗手间后,我就会全身心的放松。也不想再去管什么考试,什么升学了。
长江商报:有未来的目标吗?
小刚:我一直以考上武汉大学新闻专业为目标。
长江商报:在距离高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自己有什么打算?
小刚:我有时候甚至想放弃高考,另寻出路,但是现在还不知道该怎么做
【高三必看】考前焦虑症怎么克服?
高考冲刺阶段,有些考生会出现紧张得无从下手、复习不进去、或人际关系变得不和谐等现象,有些还会出现拉肚子、发烧感冒、发皮疹等躯体反应,这些都是考试焦虑过甚的表现。
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是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期望过高,或者是考生对自己的要求过高等等原因造成的。期望过高导致他本身的基础与期望相差太大,而造成焦虑。人际关系变得不和谐也是因为考生自己或周围的人太紧张造成的。
出现这些现象并不可怕,很多对自己要求过高的孩子都会有,可怕的是对这些现象本身的焦虑。其实,只要考生以一个平常心来对待高考,把高考作为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过程,一种体验,而不是唯一的目标;并且充分了解自己的实力,以恰当的目标要求自己,以适合于自己的方式来复习,就能够在考试中正常发挥。
临床心理学博士、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师、安定医院副主任医师。擅长咨询:擅长:1)各种心理疾病(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强迫症、社交恐怖症、...
...
中加青少年移情焦点治疗(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与青少年父母工作使治疗更有效(Novick)与人格障碍患者工作(Otto·Kernberg)国际自体心理学两年制自体主体间系统培训项目(国际自体心理学协会)中英三年六期儿童青少年精神分析培训项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美高级精神分析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青少组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咨询与治...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儿童青少年学习能力提升、注意力提升、潜能开放、考前减压、克服恐惧心理(恐高、恐坐飞机等)、婚恋情感、人际关系、压力、情绪疏导,改善睡眠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