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
2020-07-28 05:48:18
社交恐惧症,又称为社交焦虑障碍,个体在社交场合下,面对被他人审视或者关注时,由于预测或担心对方给予负面的评价,而产生显著的害怕或焦虑。这些社交场合和情景包括:当众发言(怕说错话、怕嘲笑)、当众表演(怕出丑、怕不如人)、众进食(担心不雅观)、聚会(怕出丑、怕说话、怕不如人)、约会(怕拒绝、怕对方误会自己)、面试等。
患者在社交的场合下,出现焦虑和紧张通常也是正常的,可是社交恐惧症的患者的反应却异常明显。如紧张、焦虑、恐惧、尴尬、害羞等情绪体验,常常语无伦次、大脑空白,同时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如脸红、心慌、出汗、发抖、坐立不安、回避目光对视。
他们的思想负担非常重,害怕自己的言行得到负面的评价,怕做不好,怕被耻笑等等,他们习惯性的夸大了社交情境的消极后果,往往实际能力很好,与表现不相匹配,发挥失常。
患者通常会有预期性焦虑,以及回避行为,往往持续6个月以上,影响到个体的学业、职业发展、婚恋生活等。
临床心理学博士、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师、安定医院副主任医师。擅长咨询:擅长:1)各种心理疾病(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强迫症、社交恐怖症、...
...
中加青少年移情焦点治疗(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与青少年父母工作使治疗更有效(Novick)与人格障碍患者工作(Otto·Kernberg)国际自体心理学两年制自体主体间系统培训项目(国际自体心理学协会)中英三年六期儿童青少年精神分析培训项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美高级精神分析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青少组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咨询与治...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儿童青少年学习能力提升、注意力提升、潜能开放、考前减压、克服恐惧心理(恐高、恐坐飞机等)、婚恋情感、人际关系、压力、情绪疏导,改善睡眠问...